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公屋廢料回收漸見成效


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公共屋邨的環保措施。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表示,近年公屋的家居廢物回收量持續上升。去年度廢紙、鋁罐及膠樽的回收量,較前一年度上升兩至三成,舊衣、充電池等回收量亦有所增加。

種攀牆式植物綠化公屋
馮宜萱表示,房委會自2005年起,逐步在轄下公共屋邨推行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,於公屋大廈的樓層設置廢物分類設施,擴大可回收物料的種類,以增加家居廢物回收量和減少所需棄置的廢物。她說,近年公屋的家居廢物回收量持續上升,其中,去年度的回收廢紙達17,934公噸,較200809年度的14,193公噸,增加26.3%;膠樽則由939公噸增至1,218公噸,增加29.7%;鋁罐亦由495公噸增至520公噸。另外,舊衣由618公噸增至775噸,充電池由230千克增至257千克,增幅分別為25.4%11.7%

她又說,房署會盡力綠化公屋的地面及斜坡,同時試行垂直綠化,將攀牆或攀架式植物種植在牆上。工聯會的王國興指,垂直綠化在香港有成功例子,希望當局盡快量化措施,當局表示會展開評估,在有條件的屋邨推行。

另為針對高空擲物及屋邨罪案,房署自行研發輕巧式流動天眼,可以在一至兩天改動監察地點。房屋署副署長李國榮表示,新系統現正進行試驗,進度良好,會按需要分配給不同屋邨。

李國榮又指,在提升計劃中,平均會於每座大廈會安裝20個攝錄鏡頭,並採用數碼彩色系統,提高監察效率,已為68個公共屋邨,合共 391座樓宇,完成提升工程。

不過,議員梁耀忠擔心,做法仍未必能滿足需求,又希望當局增加記憶體,令錄影片段能存放超過14天,當局回應指技術上可行,但會按需要處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