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廢料可變作耕作養料

花蓮縣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生宿舍後方,有塊屬於住宿生的開心農場,師生利用廢紙條等回收資源,將砂礫土改良土質,栽種的有機蔬菜即將採收,師生們樂不可支

「廚餘、落葉、廢紙、回收紙箱,這些都是宿舍農場的生機素材。」慈大人文社會學院生活輔導組助理李茂志說,今年6月他從慈大東方語文學系畢業,8月底進入學校服務,受到樸門永續設計組織崇尚自然的觀念影響,靈機一動,想到學生宿舍後方的空地,可以一圓生態農場夢。

他說,這塊地原是河床地,以礫石、砂土為主,為讓土壤適合栽種,請邱奕儒老師指導,他號召宿舍幹部,花了2星期以自然發酵法,製作土壤最需要的堆肥。他們在土壤埋進廚餘和碎紙,原本乾硬的土壤,經過1個多月發酵,吸引了蚯蚓來鬆土。

1120耕種前,師生們還唱歌感謝上天的恩賜,感謝土壤裡的微生物、有機質、蚯蚓,為農場打造一個良好的耕作環境。

邱奕儒說,廚餘與蚯蚓是農夫最好的幫手,慈大農場標榜的是懶人農場,舖上紙箱可防止土壤、水份散失,也能防止雜草生長,可說是省力又環保

他說,年輕學子沈溺於網路世界,對生存的土地相當陌生,他只希望小小的開心農場,能讓學子們走出網路世界,關心可能發生的缺糧危機議題,讓生命受到更多良性啟發。

師生們一起挽袖下園,播撒種子,在這塊21公尺長、14公尺寬的開心農場,也埋下師生的滿心期待。

念東方語文學系的劉彥廷、社工系的王聖媛說,看著作物一天天變化長大,帶給他們內心無比喜悅,將來在宿舍泡麵,就不怕沒有新鮮蔬菜加菜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