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

膠片做的毽

香港年青的一代已經很少人踢毽,不過這項運動在內地十分普及。在廣州,有足毽愛好者不單天天踢毽,更親手造毽來踢。

內地不少城市,隨處都可以見到民眾踢毽。強哥是廣州一名足毽愛好者,招式如獅子採青、大鉸剪腳、倒掛紫金冠、凌空飛踢都難他不到。強哥喜歡足毽的程度,甚至在家中自設工場自己造毽。

強哥親手造的每隻毽,毽底,亦即是毽接觸到腳的部分,都由不同材料製造。毽的底座亦是整個圓形的部分,就是毽的靈魂,強哥亦很有研究。為了令毽踢起來更彈,他不用鐵片,而用膠片,踢起來輕一點。用膠樽造更好,因為有弧度,可在膠片之間製造距離:「它有個彈性,毽便會有回力,有回力,人們踢起來沒那麼易死毽。」

裁好一片片的膠片,就可以開始組裝。穿好毽底,再配上不同厚度、弧度的膠片。固定底座後,插上白鴿場收回來的鴿毛。完成後,用手打一下,如果毽可打筋斗,證明這隻毽騰空力足夠,便大功告成。做一隻毽只需二十分鐘

原本做裝修的強哥,近年更由業餘造毽轉為賣毽維生,每個月造七百至八百隻,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創立自己的品牌,和更多人分享踢毽的樂趣。

賣數元人民幣的毽,看上去毫不起眼,但強哥跟他的毽的故事,不單只代表著內地民眾做運動,原來可以好簡單的精神,還有就是強哥對追求自己愛好的那份熱誠和投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